乐鱼真人乐鱼真人注册

乐鱼真人官网登录

新闻资讯

H

热销产品

C

联系我们
  • 乐鱼真人
  • 联系人:兰生
  • 手机:13929138988
  • 传真:
  • E-mail:1006626703@qq.com
  • 网站:www.shsymjj.com
  • 地址:佛山市顺德区江义大道东五路
新闻资讯

如何推动红色旅游与文化遗产深层次地融合

时间: 2023-12-12 03:59:48    来源:乐鱼真人    作者:乐鱼真人注册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铺就了一条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用精神和力量铸就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引领我们坚定而从容地走向未来。充分挖掘文化遗产中的红色资源,在实现红色文化基因传承保护的基础上,发挥红色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功能,推动红色旅游与文化遗产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的深层次地融合,具备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可以让我们投入更多精力关注其发展状况和未来。

  烟雨楼前碧波荡漾,鲜红的党旗迎风飘扬……浙江嘉兴是革命红船的启航地、“红船精神”的升华地。100多年前的盛夏,南湖红船承载千钧,播下革命的熊熊火种,引领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

  一条“红船”、一幅“菱画”、一块“京砖”……多项红色文化遗产正成为传播红船精神、红船故事的生动载体。开发并深掘非遗里的红色资源,是嘉兴红色旅游的“生命力”所在。

  江南水乡——嘉兴,一座位于运河上的城市。嘉兴的造船工艺历经隋、唐、宋的发展,到了元代已有相当的规模和水平。明代《陶庵梦忆·烟雨楼》中描述:“湖多精舫,美人航之,载书画茶酒,与客期于烟雨楼。”如今,走在南湖边,一艘画舫与烟雨楼相对,静静地停泊。这艘木制质网船是一大的纪念船,是现在为人们所熟知的“南湖红船”。

  据悉,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嘉兴制作、保养画舫的作坊逐渐消失,南湖湖面上的画舫几经绝迹。造船艺人大多改制小型渔船,画舫的制作技艺慢慢的变成为一门绝活。

  南湖画舫制作技艺是以杉木、红木为主要的组成原材料,使用传统木工工具,具有钻眼、打钉、拼接、验缝等10个主要工序的传统造船工艺。制成的画舫俗称丝网船,有双夹弄、单夹弄之分,分前舱、中舱、后舱。前舱搭有凉棚,周饰精美图案花纹,前舱与中舱间有舱门,可以启闭。中为客舱,有桌椅,四周为雕花窗栏。舱后为卧房,设有床枕。后舱为厨灶。南湖画舫上的雕刻图案十分精美,具有浓厚的文化渊源和较高的观赏性。

  为将这段技艺与其背后的故事留存,2016年12月,南湖画舫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距红船停泊处不远,还建有一座“访踪亭”,亭内竖立着董必武诗碑,昭示着红船传奇的历史和经历这一传奇的革命前辈们的心声。

  一支画笔、几色颜料,颜成荣端坐案前,专注于手中那一枚小小菱壳,勾线、着色、精修、晕染……一气呵成。南湖景区游客如织,在南湖烟雨楼前的文创商店里,一枚枚小巧精致、色彩鲜艳的菱画作品以及别具特色、构图细腻的银杏叶画作品引得众人驻足观赏,不禁啧啧称赞。

  展台后,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一边创作,一边热情地解答着游客的提问。这位老人就是南湖菱画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湖菱画、银杏叶画)传承人——颜成荣。

  “南湖菱生长在水里、泥里,它是有生命的,而我的工作就希望它的生命可以不断延续。”颜成荣说,南湖菱画看似简单,制作流程与工艺却很复杂,分为选菱、煮菱、剥皮、晒干、掏空、打磨、手绘、装饰等,往往一幅南湖菱画要消耗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颜成荣创作出不少党史题材的菱画作品,如《中国光辉历程》就绘制有南湖红船、故居、会师井冈山、北京等8枚南湖菱,图案线条细腻,造型逼真。此外,他还用菱画生动还原“重走一大路”:绘制上海石库门、嘉兴南湖、嘉兴火车站、宣公桥、狮子汇渡口、鸳湖旅馆、南湖红船、南湖革命纪念馆等。

  如今,他的作品已走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红色故事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广出去,变成全球认识并来到嘉兴的“一扇窗口”。

  从红船启航地南湖湖心取土,意指南湖的星星火种,从红船启航地再出发。由嘉兴籍著名古砖收藏家、非遗锦灰堆砖拓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邵嘉平设计并创制,知名书法篆刻家、西泠印社副社长韩天衡题刻母砖,上海工艺美院制模、嘉善省级双非遗文保单位沈家窑烧制出21万块“建党百年砖”……党的“一大”代表曾经过的红色驿站——嘉兴火车站站房得以还原。

  老站房是清水墙风格,一些砖头上印刻了“建党百年”“嘉兴2021”字样。老站房前,一批又一批人打卡、留影,人气不亚于旅游景点。

  1︰1复建的老站房,是一部穿越百年的华章,里面的一砖一瓦都是时代的音符。城市血脉里流淌着的红色文化,一直在细微处不经意间体现着。

  据悉,非遗京砖制作流程与工艺极为复杂,仅制坯泥一项,就要经过选、冰、碾、浆、筛、沥、练7道工序。京砖烧制更是一项技术方面的要求相当高的工作,烧窑大体上分为装窑、烧窑、闭窑、窨水、出窑5个步骤。烧窑师傅还根据坯性、窑性、气候性、燃料性“四性”,掌握辨温、辨色、辨火、辨声、辨烟、辨灰、辨硝、掌闸八大要素,适时调整每一环节中的细小变化,才能烧制出精品京砖。

  数十万块青黛色和棕红色的“非遗砖”记录着一段又一段红色故事。据地方党史资料记录,1939年,浙西特委的严昔茵受组织委派,在嘉善干窑的窑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并在窑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

  近年来,嘉兴致力于健全非遗保护工作,推进“文化基因解码工程”落地见效,共梳理文化元素2822项,重点文化元素清单144个,完成基因解码120项,“红船文化”等7个项目被列为全省首批“浙江文化标识”。

  “嘉兴作为中国革命红船启航地,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是嘉兴文旅最具特色的魅力所在。”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为了用活红色资源和非遗,嘉兴以南湖旅游区为轴心,倾力打造“重走一大路”红色文旅品牌,并串起全市100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点),形成“首创之旅”“奋斗之旅”“奉献之旅”三大主题15条精品游线,让游客尽览嘉兴。此外,红色的热土还孕育出群星璀璨的文艺精品,歌剧《红船》、舞剧《秀水泱泱》相继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这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沂蒙山小调》,是山东省临沂市的代表性歌曲,也是沂蒙红色老区的特有符号。

  1940年,“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一分校”文工团团长袁成隆组织团员李林、阮若珊,在临沂市费县白石屋村创作了享誉国内外的《沂蒙山小调》。2006年,《沂蒙山小调》作为传统音乐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遗项目名录。

  为更好地保护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自2011年起,费县依托《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以恢复1940年“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一分校”文工团在此生活时期的村落场景为核心,将白石屋村建成一个活态博物馆。目前,当地已形成了以“沂蒙人家”“沂蒙历史”“沂蒙风俗”“沂蒙物产”“沂蒙声音”“沂蒙味道”“大众日报社印刷所旧址”“沂蒙山小调纪念馆”等为主题的多个院落群。

  《沂蒙山小调》唱出了沂蒙山的好风光,也唱红了它的诞生地——白石屋村。沿着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的内部道路,步行约一公里, 三面环山、风光优美的白石屋村便映入眼帘。村庄犹如其名,宅舍全部用白色的石头和稻草依山垒砌而成。白石屋村分上白石屋、下白石屋两个自然村。由于附近的山石都是白色的,石头摞石头,石头下面有悬空,类似小屋,白石屋村由此而得名。

  白石屋村风光独特,但在旅游区开发以前,这里交通闭塞,游客稀少,村民只能靠山吃山。2011年,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开发建设,它是集山地观光、运动休闲、民俗体验、红色旅游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区。近年来,景区通过民宿、商业街、餐饮等带动了居民就业,推动了白石屋村的经济发展。

  如今,为保护和弘扬沂蒙精神,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将红色文化和研学旅游深度结合,精心打造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研学基地。走进掩映在山水间的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切身感受到乡村振兴为沂蒙山区带来的由“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巨变,见证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弘扬,感受红色沂蒙精神脊梁崛起的磅礴力量。

  临沂市是全国知名的革命老区,不仅拥有数不尽的红色故事,还有传承千百年的非遗民俗。革命战争年代,极具沂蒙山区特色的民俗文化,融入党和人民的革命斗争中,深深刻上了红色烙印。

  “闯东北,下江南,不如在家编花篮。”这句俗语曾经在临沂市临沭县大街小巷流传。临沭县的柳编技艺有近1400年历史,2021年临沭柳编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临沭县全力发展柳编产业,目前有近10万人参与柳编产业,2022年实现产值40亿元,柳编成为当地重要的富民产业。

  1939年朱村就成立了党支部,是临沭县最早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的村庄之一。1944年1月24日(农历除夕),500多名日伪军向朱村发动了突然袭击。“枪声就是命令。”驻扎附近的八路军一一五师老四团八连听到枪声后,立即赶来营救朱村百姓,有24位八路军战士牺牲在这里。朱村负责的人介绍,革命战争时期,朱村先后有近百人参军,共有8名村民牺牲。村民还踊跃腾房子、筹军粮、抬担架、救伤员,怀着对党的深情,倾其所有支援前线,是典型的“支前模范村”。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无数临沭儿女背着柳编筐,走上前线,或者为前线的战士送去军粮。朱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的柳编技艺,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朱村以红色文化为主、历史背景和文化和水乡文化为辅,完善了朱村游客中心、特色民宿等旅游配套设施,成功创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目前,朱村正在启动建设“一心五馆四街五巷三基地”。一心就是旅游接待中心;五馆即支前馆、民俗馆、村史馆、治淮馆、进士府;四街为朱雀大道步行街区、滨水休闲街区、主题购物街区、柳编活态商贸街区;五巷是拥军巷、支前巷、进士及第巷、民谣青石巷、农耕拾遗巷;三基地即乡村客栈、康养中心、三同教育基地。初夏时节,临沭县朱村迎来一批又一批红色研学的游客。

  过去几年,临沂市开展全市非遗资源调查,深入挖掘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传统村落、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中的红色非遗资源,全面摸清分布状况与保护现状,分级、分类建立非遗档案,妥善保存相关实物、资料。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将继续发挥全市红色非遗资源富集优势,挖掘阐释其时代价值、社会功用,创新表现方式。临沂将提高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的实践频次和展演水平,支持传承人积极参加各类展演交流活动;加强红色非遗活化利用,推动红色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支持发展乡村旅游、研学旅游;推出一批红色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培育一批非遗旅游体验基地,打造一批非遗研学旅游服务产品和演艺作品,建设一批红色非遗特色景区;鼓励合理规划利用红色非遗资源进行文艺创作和文创设计,提高非遗品质和文化内涵,打造一批非遗文创精品。

  红色标语是中国领导的党政军民开展政治宣传、加强思想动员的创新形式和重要手段,是中国革命史的独特文化现象,是不可再生、无法替代的革命文物资源。为摸清全省革命文物上的红色标语保护情况,为红色文物保护提供数据支持,丰富革命文物的家底,今年1月起,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全方面开展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专项调查工作。这些标语成为广东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重要见证。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的人介绍,此次红色标语调查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革命文物处的指导下,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发展与保障中心联合组建课题小组,负责收集、审核各地填报红色标语数据;各地级市负责协调各县区完成本辖区内的红色标语实地调查、上报数据及录入工作。

  为做好红色标语专项调查工作,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专项调查推进会,组织了专家研讨会,进一步明晰红色标语的概念与内涵,明确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调查的范围、内容与方法。依托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挖掘出红色标语线索近千条,为各地开展实地调查提供前期数据参考与支撑。同时,制定《广东省红色标语革命文物专项调查工作普遍的问题汇总与答疑》,下发《广东省红色标语线上填报指南》,建立沟通群、答疑群,为红色标语调查提供技术指导。

  此次红色标语专项调查采用系统审查和实地复查相结合的形成。3月以来,根据各地市红色标语上报情况,课题小组分别赴广州、深圳、佛山、韶关、汕头等地市开展实地核查,进一步提升红色标语数据的填报质量,充实广东省红色标语内容。

  目前,广东省红色标语专项调查已基本完成21个地市的红色标语调查、上报及数据录入工作,全省初步摸查出红色标语点位501处,包括1749条红色标语单体,其中不可移动红色标语1450条、可移动红色标语299条。这些红色标语分布广,其中韶关市初步摸查出红色标语485条,红色标语数量居全省第一位;梅州、广州、肇庆等10个地市的红色标语超过50条。

  从保护级别看,全省1450条不可移动红色标语中,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9处、省级文保单位47处、市级文保护位32处;有58条红色标语位于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43条位于省级文保单位、57条位于市级文保单位;299条可移动红色标语中,有5条为一级文物。

  “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官长士兵都一样,没有谁来压迫人。当兵就要当红军,帮助工农打敌人……”在韶关南雄市油山镇上朔村发现的这则《当红军歌》题壁标语,为1929年至1934年转战粤北的红军所写,占壁高1.5米、宽1.4米,用墨水书写在青砖墙上,歌谣曲、词完整,书写工整,是当时红军传播革命思想的重要见证,生动体现了军民鱼水情的历史场景。

  1921年以来,广东谱写了恢宏的革命史诗,留下了众多凝结着中国光荣历史的革命印记。此次专项调查出来的红色革命标语,集中彰显了中国领导广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历史。韶关乐昌市博物馆馆藏了红军长征经过九峰镇浆源村时书写的木板标语,如“欢迎白军士兵拖枪过来当红军”等,是见证红军长征过境的重要实物。

  红色标语也反映了中国领导广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奋斗进程。如韶关市始兴县太平镇瑶村崇益堂红色标语“人人都来抗美援朝”“人人都来巩固国防”……见证了广东的奋斗进程。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接下来,广东省将进一步补充调研相关红色标语,并继续做好复查工作。同时,对红色标语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广东红色标语的内容特点,做好有代表性的标语的价值挖掘和阐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