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
热点新闻C
联系我们2月2日拍照的辽沈战役勇士留念塔上的英烈铜像(无人机相片)。 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在辽宁锦州市区西北,有一座公铁立交桥——士英桥,桥边的路基上便是闻名的梁士英炸地堡遗址。
“辽沈战役时,部队打到锦州城西北角,一座地堡一向没有拿下。爷爷自动冲到地堡下,把爆破筒塞进了敌人的地堡里。他刚要回身,敌人就把这个爆破筒从地堡里给推了出来,这样一个时间段爷爷就用自己的身体把地堡枪眼给堵住,与敌人玉石俱焚了。”配水池战役遗址维护中心讲解员梁丹丹每次讲起这段往事都伤心不已。
梁丹丹是梁士英勇士的孙女,23岁来到锦州辽沈战役留念馆作业,因为她从小就一向有一个主意:要在这儿,陪着爷爷。
锦州地处辽宁省西南部,向来是军事重镇,被称为东北的“咽喉”。73年前,辽沈战役在锦州打响,103万东北公民短兵相接。
东北有多重要?1945年6月,在党的七大上,指出:“假如咱们把现有的悉数根据地都丢了,只需咱们有了东北,那么我国革命就有了稳固的根底。”
1948年,东北境内戎行被公民切割包围在长春、沈阳、锦州三块孤立的地区内,只要北宁线作为同关内联络的通道。消灭在东北的敌军,就能取得解放战役的战略总后方。
1948年9月7日,及电令东北公民首要建议辽沈战役。
2月2日,梁士英勇士的孙女梁丹丹在梁士英捐躯炸地堡遗址仰视爷爷雕像。 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1948年10月14日11时,东北野战军锦州前哨指挥地点城西北的牤牛屯村发出了总攻指令。经过一番激战,除锦州城东第八纵队外,各主攻部队全线打破。
九位冲击兵士冒着炮火奋勇向前——在锦州辽沈战役留念馆内,一幅主题为“决战决胜”的大型浮雕,让人深入感受到这场战役的成功来之不易。
在锦州城外围作战中,配水池战役最为惨烈。战役遗址上鳞次栉比的弹孔诉说着当年剧烈的战役局面。
这儿原是日伪时期建造的一个钢筋水泥结构的供水站,高高在上,易守难攻,与邻近的据点构成了锦北外围的防护系统。
“担任攻击配水池使命的是第3纵队7师20团1营,他们提出‘攻配水池的都是打铁的汉’的嘹亮标语。1948年10月12日8时,1营建议冲击,激战到黄昏5时,一个营最后能战役的只剩下6个人。”配水池战役遗址维护中心主任刘军叙述。
得人心者得全国。在很多学者看来,包含辽沈战役在内的解放战役的终究结局,其实早已注定。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是我国领导的革命战役终究取胜的终究的原因。”辽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副所长孟月明说。
“战场上,公民戎行指挥员‘跟我上’与军督战队‘给我上’构成明显的比照。”辽沈战役留念馆馆长刘晓光说,在战场之外,父送子、妻送郎,兄弟抢先上战场,公民群众积极支前。
东北民主联军(1947年更名为东北公民)自1945年在东北组成,屡次以弱胜强不断强大,从开端的13万人,到辽沈战役开端前,具有野战部队70万人、地方部队30多万人。这与广大群众的支撑分不开。
辽沈战役成功后,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我国的军事局势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即战役两边力量比照已发生了底子的改变”,辽沈战役完毕后的第5天,为新华社编撰谈论《我国军事局势的严重改变》说,“这是我国革命成功和我国平和的完成现已迫近的标志”。
现在,我国已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众的日子在我国的带领下发生着天翻地覆的改变。
“在辽沈战役期间,西柏坡和牤牛屯两个小村庄间来往电报近百封,牤牛屯这个小村庄见证了辽沈战役成功的全过程。”刘晓光说。
硝烟散去,现在的牤牛屯村渐渐的变成了锦州有名的赤色精神教育基地和赤色旅游景点。跟着赤色旅游的不断升温,牤牛屯村的相貌一日千里。村里的路途悉数建成了柏油路,路旁边的数百盏路灯照亮了家家户户,自来水入户100%,每家都建成了冲水厕所。
锦州市地藏寺满族乡十年九旱,土壤瘠薄,是辽宁省脱贫攻坚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2018年以来,锦州军分区和谐24个团级以上驻军单位与当地政府协同攻坚,完成了整乡脱贫。
地藏寺满族乡杨树沟村乡民高柱民双目失明多年,老伴患有帕金森综合征,老两口仅靠低保保持日子。
锦州军分区得知状况后,立刻和谐当地驻军和政府,经过低保、残疾补助、建档立卡户分红等多种方法帮他们,现在高柱民老两口每年能有1万多元的收入。
“像咱们这样损失劳动能力的白叟,每月不只有分红拿,生大病了村里的集体经济还能给些补助,真是做梦也不敢想的呀!”高柱民说。
“锦州是一座英豪城市,戎行跟老大众之间鱼水情是天然的。咱们要把这种好的传统传承下去,一起发明锦州夸姣的未来。”锦州市委书记王德佳说。
观众在锦州辽沈战役留念馆观赏(2018年4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