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
热点新闻C
联系我们3月29日17时50分,伴随着长征六号改任务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圆满完成,又一项进军太空的中国高度被刷新。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发射之前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9A工位上,50米高的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巍然矗立。乳白色的巨型火箭、鲜艳的五星红旗、碧蓝的天空,勾勒出一幅中国航天的壮美画卷。
长征六号改是我国首款固液捆绑式中型运载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作为推进剂,填补了我国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空白,突破了我国现有常规中型火箭最大运载能力。
此次任务,是我国首个“智慧发射场”的“首战”。它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地面各设施设备做统一数据采集和整合,并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梳理融合,实现全系统态势感知、全过程智能管控以及全流程驱动保证支持,对未来中国航天简化发射流程、提升发射效率、增强发射稳定性及安全性具有重大意义。
“各号注意,1小时30分钟准备!”指挥大厅内,1号指挥员张鑫在向各系统下达倒计时指令。
此时此刻,参试人员心潮澎湃:为了护航长征六号改首次飞行任务,他们已精心准备了400多天,终于迎来郑重进入发射程序的时刻。
该中心领导介绍,这次任务,是我国第一个“智慧发射场”——太原卫星发射中心9A工位的首次使用,也是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的首飞任务。新工位、新型号,“双首次”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科学技术人员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此次任务是中心近年参试系统最多、流程最复杂、风险压力最大的一次,全体参试人员不仅要克服技术状态管控难、风险隐患消除难、质量安全保证难、物资精准保障难等多重困难,还要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1号指挥员张鑫如是说。
时针回拨到2021年7月31日,长征六号改合练产品进场,此时离首飞时间仅有8个月。为了加快发射准备进度,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创造性采取发射场合练任务与9A工位建设同步进行的方式,边建边练、边学边干。
9A工位是我国首个“智慧发射场”,它大量运用物联网技术,将地面各专业设施设备做统一的数据采集和整合,从指挥流程到运行模式,从操作方式到系统原理,都产生了深刻变化。
2021年1月,9A工位塔勤分队正式组建。这支平均岁数仅有23周岁的团队,从分队长到操作手,从零起步,跟学塔架构造及平台、吊装、发射台等7个专业岗位的新知识,对新工位几百条管路、上千台设备逐一进行仔细的检测调试。
为了多争取一些向设备厂家学习的机会,参试人员争分夺秒抢抓学习时间。冬天,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条件下,不少在室外一干就是七八个小时。大家冻得实在挺不住了,就蹦一蹦、跑两圈继续干;夏天,强烈的紫外线一次次灼伤他们的皮肤,红色安全帽晒得泛白,但没有一人叫苦叫累。
“打开三联平台!”伴随70号地勤指挥员的指令,任务进入1小时准备。操作手王涛熟练地按下按钮,控制着三联平台缓缓向外张开。在与9A工位打交道的这一年,王涛几乎每天都要上下塔架十几趟,对各平台状态了如指掌。
2021年8月底,距离长征六号改合练产品转运吊装任务还有两天时,有几台重要设备仍未调试完毕,尤其是三联回转平台还处于没办法打开状态。为了不耽误合练任务进度,王涛和同事们连续36小时铆在塔上调试设备、检查状态,终于赶在正式吊装前顺利打开了所有平台。
任务接着来进行,发射场上空响亮的口令此起彼伏。随着塔架各平台全部打开完毕,长征六号改这枚“巨无霸”完整呈现在众人视线里。
火箭助推器重达几十吨,发动机需要保持在零度以上的温度环境里。为了保温,在助推吊装时不能开塔,只能采取闭塔条件下的穿塔吊装。
穿塔吊装就是让助推火箭从100多米的塔顶穿过整个封闭的回转平台,完成与主箭的结合。吊装时,左右空隙仅有十几厘米。如此大重量、高精度的吊装,在国内发射场尚属首次,难度前所未有。
当助推器吊至近百米的塔架上方时,强烈的高空风吹得助推器来回摆动。穿塔吊装要求助推器左右晃动不能超过4厘米,在与主箭对接时,助推器悬空停放精度更要达到毫米级。面对挑战,吊装指挥周军通过与各操作手密切配合,确保了整个吊装过程的“四平八稳”。
为了避免助推器长时间悬在空中,提升对接效率,发射场革新攻关班组连夜开展技术攻关。三室技师魏晓光带着同事设计出一款精准吊装激光定位装置,利用激光笔和激光水平仪实现了助推器高度及角度位置快速定位,降低了塔吊多余动作,有效缩短了助推器的对接时间。
在长征六号改合练任务中,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参试人员以“找短板、解难题、谋成功”活动为抓手,深入查找各系统存在的问题隐患。各岗位人员集思广益、创新革新,一项项小发明、小创造破解了岗位中的大难题,20余项创新成果应用于任务一线,为神箭一飞冲天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我国首个“智慧发射场”,9A工位改变了以往火箭临射前需要大量工作人员在近端操作的传统模式,实现了火箭发射前4小时内无人值守。液氧、煤油加注开始后,全部操作均由智慧发射系统远程集中控制。
对于这项技术变化,在发射场从事加注工作28年的技师吉坤深有感触。他说,之前加注过程中,操作手要在火箭旁开展管路连接、状态核对、软管拆卸等工作,尤其是低温液氧沸点达到一定温度时,一旦喷溅到人身上,将会引起严重烧伤、冻伤。如今,新发射工位无人值守技术的应用,确保了加泄连接器自动对接和自动脱落。这是航天科技快速的提升的缩影。
在一排排电脑前,参试人员正聚精会神地确认设备状态、核对技术参数。与此同时,一组组参试数据快速汇集到智慧发射系统,供各级指挥员指挥决策。
大数据的交互、分析,极大的提升了指挥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一组组数据将一线各系统的设备状况、人员操作情况、任务实施情况实时回传到指挥中心,为各级指挥员提供了科学及时的决策依据。
智慧发射系统更高效的同时,也对指挥员能力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1号指挥员张鑫介绍,以往任务中发生故障,很多前端岗位人员可现场临时解决。如今无人值守,考验的不仅是后端各级指挥员精准预判问题、提前处理问题能力,还对各系统指挥员全面把握任务进度、掌握任务流程提出了更高要求。
3月29日17时50分,伴随着火箭点火、起飞信号发出,记者透过监控大屏看到,箭体上二级液氧和煤油加注连接器、整流罩空调连接器的数十根软管顺势自动脱落,长征六号改火箭正式摆脱塔架怀抱,搭载着卫星一飞冲天。
“北海飞行正常、遥测信号正常”“太原飞行正常、遥测信号正常”……随着各测量站陆续传来火箭飞行正常口令,1000多秒钟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长征六号改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看着火箭壮美的飞行轨迹,发射场任务指挥长李彬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他和记者说,二级液氧、煤油连接器及整流罩空调连接器零秒脱落是这次长征六号改任务的关键技术。在合练阶段,专业岗位人员反复进行模拟脱落试验、检查,才有了现在的万无一失。
2023年总被引频次进入本学科排名前1/4的中国期刊共有37种,比2022年增加2种;影响因子进入本学科排名前1/4的期刊有149种,比2022年增加12种。
最近一个特殊门诊引发社会关注。新闻媒体报道,10月8日,上海某研究机构设立的“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正式开诊。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与资源、环境间的张力日愈凸显,空间资源日趋紧张,慢慢的变多的城市开始立体发展、“向下”生长。如今,不少城市的地下空间别有洞天。
近年来,昭通积极构建“政府引导+平台推动+政策赋能+管家服务”的返乡创业“昭通模式”,推出促进创业就业“二十条措施”。2023年以来,昭通回引6.59万人返乡创业,带动18.64万人就地就近就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起的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颗来自熔融行星核心的铁陨石(左)和一颗来自原始未熔融行星的球粒陨石(右)。当人们在寻找宇宙中别的可能孕育生命的行星时,了解这些挥发性物质是如何被输送到行星表面的知识将至关重要。
制出清洁氢气的同时发现3D石墨烯(显微镜图)。这项研究为石墨烯的应用开辟了更多可能性,其中最重要的用途之一是研制锂硫电池。研究团队随后意外地发现,直径仅为人头发丝千分之一的微型管阵列,在没有另外加电源的情况下产生了电信号。
邓秀新、刘旭、张守攻、陈温福、金宁一、张洪程、蒋剑春、包振民、张佳宝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走进黑土地,围绕粮食增产、黑土保护等关键领域开展调研。院士们边走边看,对黑龙江省农科院通过优选品种、菌肥培土、大垄密植等一系列科学管理措施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10月11日10时39分,我国在东风着陆场成功回收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卫星搭载的植物及微生物育种载荷、自主可控和新技术验证试验载荷、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社会公益和文化创意载荷等回收类载荷已全部顺利回收。
我们身边有不少朋友爱玩电子游戏,有时为通关甚至不惜晚睡熬夜。熬夜意味着睡眠时间大幅度减少,睡眠质量严重下降,这样不仅会影响工作状态和学习效率,还会损害身体健康。
据最新一期《风湿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多摄入一些,或能为心脏健康加分。为降低心血管风险,目前医生给出的建议大都与减少炎症有关,包括少服用可的松药物、不吸烟、降低胆固醇,和控制高血压等。
近日,由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担的课题“伊春森林芬多精成分解析与释放规律”通过了科技成果评价。经查新,此前未见有关报道,该项目为全国首次对伊春森林康养功能成分的定性定量科学研究。
记者10日从中山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施莽教授团队与阿里云李兆融团队将AI(AI)技术应用于病毒鉴定,发现了传统研究方法未能发现的病毒“暗物质”,探索了病毒学研究的新路径。
有人欢呼雀跃,认为这是对科学技术进步的高度认可;有人忧心忡忡,担心这是否预示着人类科学家时代的衰竭。将诺贝尔奖颁发给人工智能(AI)领域的成就,并非意味着人类科学家的地位受到动摇。
江俊强调,这种理论与实践交融的研究范式,能从数百万种可能的配方中迅速识别最佳组合,极大地加速了新物质的发现过程。《自然》报道也指出,AI“科学家”通过自动化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功能,明显提高了研究效率,减少了科研成本,并加速了科学发现的进程。
10月9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扬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十七届汽车轻量化大会在扬州国际展览中心开幕。
数十年的一线临床经历让张丽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她看来,孩子学习困难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焦虑的家庭。自学习困难门诊开诊以来,汤欣舟时常有种无力感,孩子学习困难问题并不能在门诊治好,很多问题出现在门诊之外。
《自然》9日发表的最新论文中,美国科学家团队探索了量子回路的复杂性。这些实验展示了两个阶段之间的转变:在第二个阶段即所谓“低噪声阶段”中,研究团队证实了量子计算机的计算复杂性,足以超越经典超级计算机。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和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量子物理学家们,利用量子纠缠在原子和电子尺度上再现了一个充满不同滴答声“房间”的场景。
戴维·贝克(左)、德米斯·哈萨比斯(中)和约翰·江珀(右)因在蛋白质设计和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作出的贡献荣获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为预测蛋白质结构,贝克团队2021年开发出“Rosetta折叠”模型,并被《科学》杂志评为2021年年度突破。